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卷39~18
【入法界品】之十八
爾時,善財童子漸次南行,至妙意華門城,見德生童子、有德童女,頂禮其足,右繞畢已,於前合掌而作是言:「聖者!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?云何修菩薩道?唯願慈哀,為我宣說!」
時,童子、童女告善財言:「善男子!我等證得菩薩解脫,名為『幻住』。得此解脫故—
見一切世界皆幻住,因緣所生故;
一切眾生皆幻住,業煩惱所起故;
一切世間皆幻住,無明、有、愛等展轉緣生故;
一切法皆幻住,我見等種種幻緣所生故;
一切三世皆幻住,我見等顛倒智所生故;
一切眾生生滅、生老病死、憂悲苦惱皆幻住,虛妄分別所生故;
一切國土皆幻住,『想倒』、『心倒』、『見倒』無明所現故;
一切聲聞、辟支佛皆幻住,智斷分別所成故;
一切菩薩皆幻住,能自調伏、教化眾生諸行願法之所成故;
一切菩薩眾會、變化、調伏、諸所施為皆幻住,願智幻所成故。
善男子!幻境自性不可思議。
善男子!我等二人但能知此『幻住解脫』。如諸菩薩摩訶薩善入無邊諸事幻網,彼功德行,我等云何能知、能說?」
時,童子、童女說自解脫已,以不思議諸善根力,令善財身柔軟光澤,而告之言:「善男子!於此南方,有國名海岸,有園名大莊嚴,其中有一廣大樓閣,名毘盧遮那莊嚴藏,從菩薩善根果報生,從菩薩念力、願力、自在力、神通力生,從菩薩善巧方便生,從菩薩福德智慧生。
善男子!住不思議解脫菩薩以大悲心,為諸眾生,現如是境界,集如是莊嚴。彌勒菩薩摩訶薩安處其中—
為欲攝受本所生處父母、眷屬及諸人民,令成熟故;
又欲令彼同受生、同修行眾生,於大乘中得堅固故;
又欲令彼一切眾生,隨住地、隨善根皆成就故;
又欲為汝顯示菩薩解脫門故,顯示菩薩遍一切處受生自在故;
顯示菩薩以種種身,普現一切眾生之前常教化故;
顯示菩薩以大悲力,普攝一切世間資財而不厭故;
顯示菩薩具修諸行、知一切行離諸相故;
顯示菩薩處處受生,了一切生皆無相故。
汝詣彼問:『菩薩云何行菩薩行?云何修菩薩道?云何學菩薩戒?云何淨菩薩心?云何發菩薩願?云何集菩薩助道具?云何入菩薩所住地?云何滿菩薩波羅蜜?云何獲菩薩無生忍?云何具菩薩功德法?云何事菩薩善知識?』
何以故?善男子!彼菩薩摩訶薩通達一切菩薩行,了知一切眾生心,常現其前教化調伏。
彼菩薩已滿一切波羅蜜,
已住一切菩薩地,
已證一切菩薩忍,
已入一切菩薩位,
已蒙授與具足記,
已遊一切菩薩境,
已得一切佛神力,
已蒙一切如來以一切智甘露法水而灌其頂。
善男子!彼善知識—
能潤澤汝諸善根,
能增長汝菩提心,
能堅汝志、能益汝善、
能長汝菩薩根、
能示汝無礙法、
能令汝入普賢地、
能為汝說菩薩願、
能為汝說普賢行、
能為汝說一切菩薩行願所成功德。
善男子!汝不應修一善、照一法、行一行、發一願、得一記、住一忍,生究竟想。
不應以限量心行於六度、住於十地、淨佛國土、事善知識。
何以故?善男子!菩薩摩訶薩—
應種無量諸善根,
應集無量菩提具,
應修無量菩提因,
應學無量巧迴向,
應化無量眾生界,
應知無量眾生心,
應知無量眾生根,
應識無量眾生解,
應觀無量眾生行,
應調伏無量眾生,
應斷無量煩惱,
應淨無量業習,
應滅無量邪見,
應除無量雜染心,
應發無量清淨心,
應拔無量苦毒箭,
應涸無量愛慾海,
應破無量無明暗,
應摧無量我慢山,
應斷無量生死縛,
應度無量諸有流,
應竭無量受生海,
應令無量眾生出五欲淤泥,
應使無量眾生離三界牢獄,
應置無量眾生於聖道中,
應消滅無量貪欲行,
應淨治無量瞋恚行,
應摧破無量愚癡行,
應超無量魔網,
應離無量魔業,
應淨治菩薩無量欲樂,
應增長菩薩無量方便,
應出生菩薩無量增上根,
應明潔菩薩無量決定解,
應趣入菩薩無量平等,
應清淨菩薩無量功德,
應修治菩薩無量諸行,
應示現薩無量隨順世間行,
應生無量淨信力,
應住無量精進力,
應淨無量正念力,
應滿無量三昧力,
應起無量淨慧力,
應堅無量勝解力,
應集無量福德力,
應長無量智慧力,
應發起無量菩薩力,
應圓滿無量如來力,
應分別無量法門,
應了知無量法門,
應清淨無量法門,
應生無量法光明,
應作無量法照耀,
應照無量品類根,
應知無量煩惱病,
應集無量妙法藥,
應療無量眾生疾,
應嚴辦無量甘露供,
應往詣無量佛國土,
應供養無量諸如來,
應入無量菩薩會,
應受無量諸佛教,
應忍無量眾生罪,
應滅無量惡道難,
應令無量眾生生善道,
應以四攝攝無量眾生,
應修無量總持門,
應生無量大願門,
應修無量大慈、大願力,
應勤求無量法常無休息,
應起無量思惟力,
應起無量神通事,
應淨無量智光明,
應往無量眾生趣,
應受無量諸有生,
應現無量差別身,
應知無量辭法,
應入無量差別心,
應知菩薩大境界,
應住菩薩大宮殿,
應觀菩薩甚深妙法,
應知菩薩難知境界,
應行菩薩難行諸行,
應具菩薩尊重威德,
應踐菩薩難入正位,
應知菩薩種種諸行,
應現菩薩普遍神力,
應受菩薩平等法雲,
應廣菩薩無邊行網,
應滿菩薩無邊諸度,
應受菩薩無量記莂,
應入菩薩無量忍門,
應治菩薩無量諸地,
應淨菩薩無量法門,
應同諸菩薩,安住無邊劫,供養無量佛,嚴淨不可說佛國土,出生不可說菩薩願。
善男子!舉要言之,
應普修一切菩薩行,
應普化一切眾生界,
應普入一切劫,
應普生一切處,
應普知一切世,
應普行一切法,
應普淨一切剎,
應普滿一切願,
應普供一切佛,
應普同一切菩薩願,
應普事一切善知識。
善男子!汝求善知識,不應疲倦;
見善知識,勿生厭足;
請問善知識,勿憚勞苦;
親近善知識,勿懷退轉;
供養善知識,不應休息;
受善知識教,不應倒錯;
學善知識行,不應疑惑;
聞善知識演說出離門,不應猶豫;
見善知識隨煩惱行,勿生嫌怪;
於善知識所生深信尊敬心,不應變改。
何以故?善男子!菩薩因善知識—
聽聞一切菩薩諸行,
成就一切菩薩功德,
出生一切菩薩大願,
引發一切菩薩善根,
積集一切菩薩助道,
開發一切菩薩法光明,
顯示一切菩薩出離門,
修學一切菩薩清淨戒,
安住一切菩薩功德法,
清淨一切菩薩廣大志,
增長一切菩薩堅固心,
具足一切菩薩陀羅尼辯才門,
得一切菩薩清淨藏,生一切菩薩定光明,
得一切菩薩殊勝願,與一切菩薩同一願,聞一切菩薩殊勝法,
得一切菩薩秘密處,
至一切菩薩法寶洲,
增一切菩薩善根芽,
長一切菩薩智慧身,
護一切菩薩深密藏,
持一切菩薩福德聚,
淨一切菩薩受生道,
受一切菩薩正法雲,
入一切菩薩大願路,
趣一切如來菩提果,
攝取一切菩薩妙行,
開示一切菩薩功德,
往一切方聽受妙法,
贊一切菩薩廣大威德,
生一切菩薩大慈悲力,
攝一切菩薩勝自在力,
生一切菩薩菩提分,
作一切薩利益事。
善男子!菩薩由善知識任持,不墮惡趣;
由善知識攝受,不退大乘;
由善知識護念,不毀犯菩薩戒;
由善知識守護,不隨逐惡知識;
由善知識養育,不缺減菩薩法;
由善知識攝取,超越凡夫地;
由善知識教誨,超越二乘地;
由善知識示導,得出離世間;
由善知識長養,能不染世法;
由承事善知識,修一切菩薩行;
由供養善知識,具一切助道法;
由親近善知識,不為業惑之所摧伏;
由恃怙善知識,勢力堅固,不怖諸魔;
由依止善知識,增長一切菩提分法。
何以故?善男子!善知識者,
能淨諸障,能滅諸罪,
能除諸難,能止諸惡,
能破無明長夜黑暗,
能壞諸見堅固牢獄,
能出生死城,能捨世俗家,
能截諸魔網,能拔眾苦箭,
能離無智險難處,能出邪見大曠野,
能度諸有流,能離諸邪道,
能示菩提路,能教菩薩法,
能令安住菩薩行,
能令趣向一切智,
能淨智慧眼,能長菩提心,
能生大悲,能演妙行,
能說波羅蜜,能擯惡知識,
能令住諸地,能令獲諸忍,
能令修習一切善根,
能令成辦一切道具,
能施與一切大功德,
能令到一切種智位,
能令歡喜集功德,
能令踴躍修諸行,
能令趣入甚深義,
能令開示出離門,
能令杜絕諸惡道,
能令以法光照耀,
能令以法雨潤澤,
能令消滅一切惑,
能令捨離一切見,
能令增長一切佛智慧,
能令安住一切佛法門。
善男子!善知識者—
如慈母,出生佛種故;
如慈父,廣大利益故;
如乳母,守護不令作惡故;
如教師,示其菩薩所學故;
如善導,能示波羅蜜道故;
如良醫,能治煩惱諸病故;
如雪山,增長一切智藥故;
如勇將,殄除一切怖畏故;
如濟客,令出生死暴流故;
如船師,令到智慧寶洲故。
善男子!常當如是正念思惟諸善知識。
復次,善男子!汝承事一切善知識,應發如大地心,荷負重任無疲倦故;
應發如金剛心,志願堅固不可壞故;
應發如鐵圍山心,一切諸苦無能動故;
應發如給侍心,所有教令皆隨順故;
應發如弟子心,所有訓誨無違逆故;
應發如僮僕心,不厭一切諸作務故;
應發如養母心,受諸勤苦不告勞故;
應發如傭作心,隨所受教無違逆故;
應發如除糞人心,離憍慢故;
應發如已熟稼心,能低下故;
應發如良馬心,離惡性故;
應發如大車心,能運重故;
應發如調順象心,恆伏從故;
應發如須彌山心,不傾動故;
應發如良犬心,不害主故;
應發如旃荼羅心,離憍慢故;
應發如犗牛心,無威怒故;
應發如舟船心,往來不倦故;
應發如橋樑心,濟渡忘疲故;
應發如孝子心,承順顏色故;
應發如王子心,遵行教命故。
復次,善男子!汝應於自身生病苦想,於善知識生醫王想,於所說法生良藥想,於所修行生除病想;
又應於自身生遠行想,於善知識生導師想,於所說法生正道想,於所修行生遠達想;
又應於自身生求度想,於善知識生船師想,於所說法生舟楫想,於所修行生到岸想;
又應於自身生苗稼想,於善知識生龍王想,於所說法生時雨想,於所修行生成熟想;
又應於自身生貧窮想,於善知識生毗沙門王【註】想,於所說法生財寶想,於所修行生富饒想;
【註】毗沙門王:「四天王天」之一,在北方的天王叫「毗沙門」,又稱「多聞天王」。
又應於自身生弟子想,於善知識生良工想,於所說法生技藝想,於所修行生了知想;
又應於自身生恐怖想,於善知識生勇健想,於所說法生器仗想,於所修行生破冤想;
又應於自身生商人想,於善知識生導師想,於所說法生珍寶想,於所修行生捃拾想;
又應於自身生兒子想,於善知識生父母想,於所說法生家業想,於所修行生紹繼想;
又應於自身生王子想,於善知識生大臣想,於所說法生王教想,於所修行生冠王冠想、服王服想、系王繒想、坐王殿想。
善男子!汝應發如是心,作如是意,近善知識。何以故?以如是心近善知識,令其志願,永得清淨。
復次,善男子!—
善知識者,長諸善根,譬如雪山,長諸藥草;
善知識者,是佛法器,譬如大海,吞納眾流;
善知識者,是功德處,譬如大海,出生眾寶;
善知識者,淨菩提心,譬如猛火,能煉真金;
善知識者,出過世法,如須彌山,出於大海;
善知識者,不染世法,譬如蓮華,不著於水;
善知識者,不受諸惡,譬如大海,不宿死屍;
善知識者,增長白法,譬如白月,光色圓滿;
善知識者,照明法界,譬如盛日,照四天下;
善知識者,長菩薩身,譬如父母,養育兒子。
善男子!以要言之,菩薩摩訶薩若能隨順善知識教—
得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功德,
淨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深心,
長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菩薩根,
淨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菩薩力,
斷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祇障,
超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祇魔境,
入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祇法門,
滿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祇助道,
修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祇妙行,
發十不可說百千億阿僧祇大願。
善男子!我複略說—
一切菩薩行、
一切菩薩波羅蜜、
一切菩薩地、
一切菩薩忍、
一切菩薩總持門、
一切菩薩三昧門、
一切菩薩神通智、
一切菩薩迴向、
一切菩薩願。
一切菩薩成就佛法,皆由善知識力,以善知識而為根本—
依善知識生,
依善知識出,
依善知識長,
依善知識住,
善知識為因緣,
善知識能發起。」
時,善財童子聞善知識如是功德,
能開示無量菩薩妙行,能成就無量廣大佛法,踴躍歡喜,頂禮德生及有德足,繞無量匝,殷勤瞻仰,辭退而去。
爾時,善財童子聞善知識教,潤澤其心,正念思惟諸菩薩行,向海岸國。自憶往世,不修禮敬,即時發意,勤力而行;
複憶往世身心不淨,即時發意專自治潔;
複憶往世作諸惡業,即時發意專自防斷;
複憶往世起諸妄想,即時發意恆正思惟;
複憶往世所修諸行但為自身,即時發意令心廣大普及含識;
複憶往世追求欲境常自損耗無有滋味,即時發意修行佛法長養諸根以自安隱;
複憶往世起邪思念顛倒相應,即時發意生正見心起菩薩願;
複憶往世日夜劬勞作諸惡事,即時發意起大精進成就佛
法;
複憶往世受五趣生於自他身皆無利益,即時發意願以其身饒益眾生成就佛法承事一切諸善知識。
如是思惟,生大歡喜。
復觀此身是生、老、病、死眾苦之宅,願盡未來劫—
修菩薩道教化眾生,
見諸如來成就佛法、
遊行一切佛剎、
承事一切法師、
住持一切佛教、
尋求一切法侶、
見一切善知識、
集一切諸佛法、
與一切菩薩願智身而作因緣。
作是念時,長不思議無量善根,即於一切菩薩深信尊重,生希有想,生大師想;
諸根清淨,善法增益,起一切菩薩恭敬供養,
作一切菩薩曲躬合掌,
生一切菩薩普見世間眼,
起一切菩薩普念眾生想,
現一切菩薩無量願化身,
出一切菩薩清淨讚說音。
想見過(去)、現(在)一切諸佛及諸菩薩,於一切處示現成道神通變化,乃至無有一毛端處而不周遍。
又得清淨智光明眼,見一切菩薩所行境界;
其心普入十方剎網,其願普遍虛空法界,三世平等,無有休息。如是一切,皆以信受善知識教之所致耳。
善財童子以如是尊重、如是供養、如是稱讚、如是觀察、如是願力、如是想念、如是無量智慧境界,於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前,五體投地,暫時斂念,思惟觀察。
以深信解、大願力故,入遍一切處智慧身平等門,普現其身在於—
一切如來前、
一切菩薩前、
一切善知識前、
一切如來塔廟前、
一切如來形像前、
一切諸佛諸菩薩住處前、
一切法寶前、
一切聲聞辟支佛及其塔廟前、
一切聖眾福田前、
一切父母尊者前、
一切十方眾生前,
皆如上說,尊重禮讚,盡未來際,無有休息。
等虛空,無邊量故;
等法界,無障礙故;
等實際,遍一切故;
等如來,無分別故。
猶如影,隨智現故;
猶如夢,從思起故;
猶如像,示一切故;
猶如響,緣所發故;
無有生,遞興謝故;
無有性,隨緣轉故。
又決定知—
一切諸報皆從業起,
一切諸果皆從因起,
一切諸業皆從習起,
一切佛興皆從信起,
一切化現諸供養事,皆悉從於決定解起,
一切化佛,從敬心起,
一切佛法,從善根起,
一切化身,從方便起,
一切佛事,從大願起,
一切菩薩所修諸行,從迴向起,
一切法界廣大莊嚴,從一切智境界而起。
離於斷見,知迴向故;
離於常見,知無生故;
離無因見,知正因故;
離顛倒見,知如實理故;
離自在見,知不由他故;
離自他見,知從緣起故;
離邊執見,知法界無邊故;
離往來見,知如影像故;
離有無見,知不生滅故;
離一切法見,知空無生故,知不自在故,知願力出生故;
離一切相,見入無相際故。
知一切法如種生芽故,如印生文故。
知質如像故,知聲如響故,
知境如夢故,知業如幻故。
了世心現故,了果因起故,
了報業集故,了知一切諸功德法皆從菩薩善巧方便所流出故。
善財童子入如是智,端心潔念,於樓觀前,舉體投地,殷勤頂禮,不思議善根流注身心,清涼悅澤。
從地而起,一心瞻仰,目不暫舍,合掌圍繞,經無量匝,作是念言:『此大樓閣—
是『解空、無相、無願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於一切法無分別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了法界無差別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知一切眾生不可得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知一切法無生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不著一切世間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不著一切窟宅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不樂一切聚落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不依一切境界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離一切想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知一切法無自性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斷一切分別業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離一切想心、意、識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不入不出一切道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入一切甚深般若波羅蜜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能以方便住普門法界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息滅一切煩惱火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以增上慧除斷一切見、愛、慢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出生一切諸禪解脫三昧通明而遊戲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觀察一切菩薩三昧境界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住一切如來所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以一劫入一切劫,以一切劫入一劫,而不壞其相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以一剎入一切剎,以一切剎入一剎,而不壞其相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以一法入一切法,以一切法入一法,而不壞其相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以一眾生入一切眾生,以一切眾生入一眾生,而不壞其相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以一佛入一切佛,以一切佛入一佛,而不壞其相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於一念中,而知一切三世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於一念中,往詣一切國土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於一切眾生前,悉現其身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心常利益一切世間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能遍至一切處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雖已出一切世間,為化眾生故,而恆於中現身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不著一切剎,為供養諸佛故,而遊一切剎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不動本處,能普詣一切佛剎,而莊嚴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親近一切佛,而不起佛想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依止一切善知識,不起善知識想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住一切魔宮,而不耽著欲境界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永離一切心想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雖於一切眾生中,而現其身,然於自他不生二想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能普入一切世界,而於法界無差別想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願住未來一切劫,而於諸劫無長短想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不離一毛端處,而普現身一切世界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能演說難遭遇法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能住難知法、甚深法、無二法、無相法、無對治法、無所得法、無戲論法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住大慈大悲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已度一切二乘智、已超一切魔境界、已於世法無所染、已到菩薩所到岸、已住如來所住處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雖離一切諸相,而亦不入聲聞正位;雖了一切法無生,而亦不住無生法性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雖觀不淨,不證離貪法,亦不與貪欲俱;雖修於慈,而不證離瞋法,亦不與瞋垢俱;雖觀緣起,而不證離痴法,亦不與痴惑俱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雖住四禪,而不隨禪生;雖行四無量,為化眾生故而不生色界;雖修四無色定,以大悲故,而不住無色界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雖勤修止觀,為化眾生故而不證明脫;雖行於舍,而不捨化眾生事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雖觀於空,而不起空見;雖行無相,而常化著相眾生;雖行無願,而不捨菩提行願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雖於一切業煩惱中,而得自在,為化眾生故,而現隨順諸業煩惱;雖無生死,為化眾生故,示受生死;雖已離一切趣,為化眾生故,示入諸趣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雖行於慈,而於諸眾生無所愛戀;雖行於悲,而於諸眾生無所取著;雖行於喜,而觀苦眾生心常哀愍;雖行於舍,而不廢舍,利益他事者』之所住處。
是『雖行九次第定,而不厭離欲界受生;雖知一切法無生、無滅而不於實際作證;雖入三解脫門,而不取聲聞解脫;雖觀四聖諦,而不住小乘聖果;雖觀甚深緣起,而不住究竟寂滅;雖修八聖道,不求永出世間;雖超凡夫地,而不墮聲聞、辟支佛地;雖觀五取蘊,而不永滅諸蘊;雖超出四魔,而不分別諸魔;雖不著六處,而不永滅六處;雖安住真如,而不墮實際;雖說一切乘,而不捨大乘。此大樓閣,是住如是等一切諸功德者』之所住處。
爾時,善財童子而說頌言:
此是大悲清淨智,利益世間慈氏尊,灌頂地中佛長子,入如來境之住處。
一切名聞諸佛子,已入大乘解脫門,遊行法界心無著,此無等者之住處。
施戒忍進禪智慧,方便願力及神通,如是大乘諸度法,悉具足者之住處。
智慧廣大如虛空,普知三世一切法,無礙無依無所取,了諸有者之住處。
善能解了一切法,無性無生無所依,如鳥飛空得自在,此大智者之住處。
了知三毒真實性,分別因緣虛妄起,亦不厭彼而求出,此寂靜人之住處。
三解脫門八聖道,諸蘊處界及緣起,悉能觀察不趣寂,此善巧人之住處。
十方國土及眾生,以無礙智咸觀察,了性皆空不分別,此寂滅人之住處。
普行法界悉無礙,而求行性不可得,如風行空無所行,此無依者之住處。
普見惡道群生類,受諸楚毒無所歸,放大慈光悉除滅,此哀愍者之住處。
見諸眾生失正道,譬如生盲踐畏途,引其令入解脫城,此大導師之住處。
見諸眾生入魔網,生老病死常逼迫,令其解脫得慰安,此勇健人之住處。
見諸眾生嬰惑病,而興廣大悲愍心,以智慧藥悉除滅,此大醫王之住處。
見諸群生沒有海,沉淪憂迫受眾苦,悉以法船而救之,此善度者之住處。
見諸眾生在惑海,能發菩提妙寶心,悉入其中而濟拔,此善漁人之住處。
恆以大願慈悲眼,普觀一切諸眾生,從諸有海而拔出,此金翅王之住處。
譬如日月在虛空,一切世間靡不燭,智慧光明亦如是,此照世者之住處。
菩薩為化一眾生,普盡未來無量劫,如為一人一切爾,此救世者之住處。
於一國土化眾生,盡未來劫無休息,一一國土咸如是,此堅固意之住處。
十方諸佛所說法,一座普受咸令盡,盡未來劫恆悉然,此智海人之住處。
遍遊一切世界海,普入一切道場海,供養一切如來海,此修行者之住處。
修行一切妙行海,發起無邊大願海,如是經於眾劫海,此功德者之住處。
一毛端處無量剎,佛眾生劫不可說,如是明見靡不周,此無礙眼之住處。
一念普攝無邊劫,國土諸佛及眾生,智慧無礙悉正知,此具德人之住處。
十方國土碎為塵,一切大海以毛滴,菩薩發願數如是,此無礙者之住處。
成就總持三昧門,大願諸禪及解脫,一一皆住無邊劫,此真佛子之住處。
無量無邊諸佛子,種種說法度眾生,亦說世間眾技術,此修行者之住處。
成就神通方便智,修行如幻妙法門,十方五趣悉現生,此無礙者之住處。
菩薩始從初發心,具足修行一切行,化身無量遍法界,此神力者之住處。
一念成就菩提道,普作無邊智慧業,世情思慮悉發狂,此難量者之住處。
成就神通無障礙,遊行法界靡不周,其心未嘗有所得,此淨慧者之住處。
菩薩修行無礙慧,入諸國土無所著,以無二智普照明,此無我者之住處。
了知諸法無依止,本性寂滅同虛空,常行如是境界中,此離垢人之住處。
普見群生受諸苦,發大仁慈智慧心,願常利益諸世間,此悲愍者之住處。
佛子住於此,普現眾生前,猶如日月輪,遍除生死暗。
佛子住於此,普順眾生心,變現無量身,充滿十方剎。
佛子住於此,遍遊諸世界,一切如來所,無量無數劫。
佛子住於此,思量諸佛法,無量無數劫,其心無厭倦。
佛子住於此,念念入三昧,一一三昧門,闡明諸佛境。
佛子住於此,悉知一切剎,無量無數劫,眾生佛名號。
佛子住於此,一念攝諸劫,但隨眾生心,而無分別想。
佛子住於此,修習諸三昧,一一心念中,了知三世法。
佛子住於此,結跏身不動,普現一切剎,一切諸趣中。
佛子住於此,飲諸佛法海,深入智慧海,具足功德海。
佛子住於此,悉知諸剎數,世數眾生數,佛名數亦然。
佛子住於此,一念悉能了,一切三世中,國土之成壞。
佛子住於此,普知佛行願,菩薩所修行,眾生根性慾。
佛子住於此,見一微塵中,無量剎道場,眾生及諸劫。
如一微塵內,一切塵亦然,種種咸具足,處處皆無礙。
佛子住於此,普觀一切法,眾生剎及世,無起無所有。
觀察眾生等,法等如來等,剎等諸願等,三世悉平等。
佛子住於此,教化諸群生,供養諸如來,思惟諸法性。
無量千萬劫,所修願智行,廣大不可量,稱揚莫能盡。
彼諸大勇猛,所行無障礙,安住於此中,我合掌敬禮。
諸佛之長子,聖德慈氏尊,我今恭敬禮,願垂顧念我!
爾時,善財童子以如是等一切菩薩無量稱揚讚歎法,而贊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中諸菩薩已,曲躬合掌,恭敬頂禮,一心願見彌勒菩薩親近供養。
乃見彌勒菩薩摩訶薩從別處來,無量天、龍、夜叉、乾闥婆、阿修羅、迦樓羅、緊那羅、摩睺羅伽王,釋、梵、護世,及本生處無量眷屬、婆羅門眾,及餘無數百千眾生,前後圍繞,而共來向莊嚴藏大樓觀所。善財見已,歡喜踴躍,五體投地。
時,彌勒菩薩觀察善財,指示大眾,歎其功德,而說頌曰:
汝等觀善財,智慧心清淨,為求菩提行,而來至我所。
善來圓滿慈,善來清淨悲,善來寂滅眼,修行無懈倦。
善來清淨意,善來廣大心,善來不退根,修行無懈倦。
善來不動行,常求善知識,了達一切法,調伏諸群生。
善來行妙道,善來住功德,善來趣佛果,未曾有疲倦。
善來德為體,善來法所滋,善來無邊行,世間難可見。
善來離迷惑,世法不能染,利衰毀譽等,一切無分別。
善來施安樂,調柔堪受化,諂誑瞋慢心,一切悉除滅。
善來真佛子,普詣於十方,增長諸功德,調柔無懈倦。
善來三世智,遍知一切法,普生功德藏,修行不疲厭。
文殊德雲等,一切諸佛子,令汝至我所,示汝無礙處。
具修菩薩行,普攝諸群生,如是廣大人,今來至我所。
為求諸如來,清淨之境界,問諸廣大願,而來至我所。
去來現在佛,所成諸行業,汝欲皆修學,而來至我所。
汝於善知識,欲求微妙法,欲受菩薩行,而來至我所。
汝念善知識,諸佛所稱嘆,令汝成菩提,而來至我所。
汝念善知識,生我如父母,養我如乳母,增我菩提分,
如醫療眾疾,如天灑甘露,如日示正道,如月轉淨輪,
如山不動搖,如海無增減,如船師濟渡,而來至我所。
汝觀善知識,猶如大猛將,亦如大商主,又如大導師,
能建正法幢,能示佛功德,能滅諸惡道,能開善趣門,
能顯諸佛身,能守諸佛藏,能持諸佛法,是故願瞻奉。
欲滿清淨智,欲具端正身,欲生尊貴家,而來至我所。
汝等觀此人,親近善知識,隨其所修學,一切應順行。
以昔福因緣,文殊令發心,隨順無違逆,修行不懈倦。
父母與親屬,宮殿及財產,一切皆捨離,謙下求知識。
淨治如是意,永離世間身,當生佛國土,受諸勝果報。
善財見眾生,生老病死苦,為發大悲意,勤修無上道。
善財見眾生,五趣常流轉,為求金剛智,破彼諸苦輪。
善財見眾生,心田甚荒穢,為除三毒刺,專求利智犁。
眾生處痴暗,盲冥失正道,善財為導師,示其安隱處。
忍鎧解脫乘,智慧為利劍,能於三有內,破諸煩惱賊。
善財法船師,普濟諸含識,令過爾焰海,疾至淨寶洲。
善財正覺日,智光大願輪,周行法界空,普照群迷宅。
善財正覺月,白法悉圓滿,慈定清涼光,等照眾生心。
善財勝智海,依於直心住,菩提行漸深,出生眾法寶。
善財大心龍,升於法界空,興雲霔甘澤,生成一切果。
善財燃法燈,信炷慈悲油,念器功德光,滅除三毒暗。
覺心迦羅邏,悲胞慈為肉,菩提分肢節,長於如來藏。
增長福德藏,清淨智慧藏,開顯方便藏,出生大願藏。
如是大莊嚴,救護諸群生,一切天人中,難聞難可見。
如是智慧樹,根深不可動,眾行漸增長,普蔭諸群生。
欲生一切德,欲問一切法,欲斷一切疑,專求善知識。
欲破諸惑魔,欲除諸見垢,欲解眾生縛,專求善知識。
當滅諸惡道,當示人天路,令修功德行,疾入涅槃城。
當度諸見難,當截諸見網,當枯愛欲水,當示三有道。
當為世依怙,當作世光明,當成三界師,示其解脫處。
亦當令世間,普離諸想著,普覺煩惱睡,普出愛欲泥。
當了種種法,當淨種種剎,一切咸究竟,其心大歡喜。
汝行極調柔,汝心甚清淨,所欲修功德,一切當圓滿。
不久見諸佛,了達一切法,嚴淨眾剎海,成就大菩提。
當滿諸行海,當知諸法海,當度眾生海,如是修諸行。
當到功德岸,當生諸善品,當與佛子等,如是心決定。
當斷一切惑,當淨一切業,當伏一切魔,滿足如是願。
當生妙智道,當開正法道,不久當捨離,惑業諸苦道。
一切眾生輪,沉迷諸有輪,汝當轉法輪,令其斷苦輪。
汝當持佛種,汝當淨法種,汝當集僧種,三世悉周遍。
當斷眾愛網,當裂眾見網,當救眾苦網,當成此願網。
當度眾生界,當淨國土界,當集智慧界,當成此心界。
當令眾生喜,當令菩薩喜,當令諸佛喜,當成此歡喜。
當見一切趣,當見一切剎,當見一切法,當成此佛見。
當放破暗光,當放息熱光,當放滅惡光,滌除三有苦。
當開天趣門,當開佛道門,當示解脫門,普使眾生入。
當示於正道,當絕於邪道,如是勤修行,成就菩提道。
當修功德海,當度三有海,普使群生海,出於眾苦海。
當於眾生海,消竭煩惱海,令修諸行海,疾入大智海。
汝當增智海,汝當修行海,諸佛大願海,汝當咸滿足。
汝當入剎海,汝當觀眾海,汝當以智力,普飲諸法海。
當覲諸佛雲,當起供養雲,當聽妙法雲,當興此願雲。
普遊三有室,普壞眾惑室,普入如來室,當行如是道。
普入三昧門,普遊解脫門,普住神通門,周行於法界。
普現眾生前,普對諸佛前,譬如日月光,當成如是力。
所行無動亂,所行無染著,如鳥行虛空,當成此妙用。
譬如因陀網,剎網如是住;汝當悉往詣,如風無所礙。
汝當入法界,遍往諸世界,普見三世佛,心生大歡喜。
汝於諸法門,已得及當得,應生大喜躍,無貪亦無厭。
汝是功德器,能隨諸佛教,能修菩薩行,得見此奇特。
如是諸佛子,億劫難可遇,況見其功德,所修諸妙道!
汝生於人中,大獲諸善利,得見文殊等,無量諸功德。
已離諸惡道,已出諸難處,已超眾苦患,善哉勿懈怠。
已離凡夫地,已住菩薩地,當滿智慧地,速入如來地。
菩薩行如海,佛智同虛空,汝願亦復然,應生大欣慶。
諸根不懈倦,志願恆決定,親近善知識,不久悉成滿。
菩薩種種行,皆為調眾生,普行諸法門,慎勿生疑惑。
汝具難思福,及以真實信,是故於今日,得見諸佛子。
汝見諸佛子,悉獲廣大利,一一諸大願,一切咸信受。
汝於三有中,能修菩薩行,是故諸佛子,示汝解脫門。
非是法器人,與佛子同住,設經無量劫,莫知其境界。
汝見諸菩薩,得聞如是法,世間甚難有,應生大喜慶。
諸佛護念汝,菩薩攝受汝,能順其教行,善哉住壽命。
已生菩薩家,已具菩薩德,已長如來種,當升灌頂位。
不久汝當得,與諸佛子等,見苦惱眾生,悉置安隱處。
如下如是種,必獲如是果,我今慶慰汝,汝應大欣悅。
無量諸菩薩,無量劫行道,未能成此行,今汝皆獲得。
信樂堅進力,善財成此行,若有敬慕心,亦當如是學。
一切功德行,皆從願欲生,善財已了知,常樂勤修習。
如龍布密雲,必當霔大雨,菩薩起願智,決定修諸行。
若有善知識,示汝普賢行,汝當好承事,慎勿生疑惑。
汝於無量劫,為欲妄捨身,今為求菩提,此舍方為善。
汝於無量劫,具受生死苦,不曾事諸佛,未聞如是行。
汝今得人身,值佛善知識,聽受菩提行,云何不歡喜!
雖遇佛興世,亦值善知識,其心不清淨,不聞如是法。
若於善知識,信樂心尊重,離疑不疲厭,乃聞如是法。
若有聞此法,而興誓願心,當知如是人,已獲廣大利。
如是心清淨,常得近諸佛,亦近諸菩薩,決定成菩提。
若入此法門,則具諸功德,永離眾惡趣,不受一切苦。
不久捨此身,往生佛國土,常見十方佛,及以諸菩薩。
往因今淨解,及事善友力,增長諸功德,如水生蓮華。
樂事善知識,勤供一切佛,專心聽聞法,常行勿懈倦。
汝是真法器,當具一切法,當修一切道,當滿一切願。
汝以信解心,而來禮敬我,不久當普入,一切諸佛會。
善哉真佛子,恭敬一切佛,不久具諸行,到佛功德岸。
汝當往大智,文殊師利所,彼當令汝得,普賢深妙行。
爾時,彌勒菩薩摩訶薩在眾會前,稱讚善財大功德藏;善財聞已,歡喜踴躍,身毛皆豎,悲泣哽噎;起立合掌,恭敬瞻仰,繞無量匝。
以文殊師利心念力故,眾華、瓔珞、種種妙寶不覺忽然自盈其手;善財歡喜,即以奉散彌勒菩薩摩訶薩上。
時,彌勒菩薩摩善財頂,為說頌言:
善哉善哉真佛子,普策諸根無懈倦,不久當具諸功德,猶如文殊及與我。
時,善財童子以頌答曰:
我念善知識,億劫難值遇,今得咸親近,而來詣尊所。
我以文殊故,見諸難見者,彼大功德尊,願速還瞻覲。
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卷39~18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